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议意见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4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日期:2024-09-09 17:13
浏览次数:

济宁市人民政府:

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4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年度计划,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延续稳定向好态势,社会事业保持和谐稳定。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9亿元,同比增长6.2%,全省排名第5,高于计划目标0.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23.8%。二是消费热度持续提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重点监测的34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3.7%、246.7%;948个省市县重点实施类项目实现投资1226.5亿元,宁德时代、长城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际使用外资6.44亿美元。三是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出台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高位推动解决企业诉求192项,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档;民营企业市场主体登记数量达到99.99万户、增长3.4%,民间投资增长10.6%,占比达72.9%、全省第4;完成进出口总额632亿元,增长48%、全省第1,高于全省43.7个百分点。四是民生福祉稳步增进。民生相关领域支出34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2元、增长6.5%。总的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受严峻复杂国际环境和经济运行结构性、机制性、周期性因素影响,宏观政策效应释放、市场需求预期改善还有较大空间;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营收资金回款困难,市场拓展艰难;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有不少挑战。一是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支柱产业结构性问题有待突破,新兴产业规模效应尚不明显、支撑作用还需进一步壮大。二是市场需求恢复依然不足。主要表现为需求恢复不平衡,大宗消费恢复滞后于聚集性消费,消费持续复苏动力不足,居民消费意愿谨慎,市场主体面临垫资增加、回款难度较大等困难,宏观经济数据与微观实际体感还有差异。三是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当前经济回升向企业绩效和市场信心的传导还存在时滞,经济微观基础有待进一步修复,市场主体面临业务订单减少、资金周转阻滞、成本上升、利润压降等一系列经营难题,部分企业甚至出现成本费用高于收入的倒挂现象。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下更大力气。重点群体稳就业任务依然较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还需进一步提升。地方财政收入质量降低、基层“三保”和偿债压力大,支持经济发展的财力受限。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为进一步做好下步工作,会议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聚力乘势而上,激发全面深化改革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做出的具有开创性、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决定。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精准把握《决定》内涵要义,立足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原则,找准结合点和发力点,不等不靠,不犹豫不观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抢占先机、率先突破,以点上的改革突破带动面上的跨越发展,以改革的务实举措破解发展中的现实困难,以发展的良好成果克服前进中的诸多难题,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要铸强产业竞争优势,夯实经济稳健发展基础。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存量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全市经济行稳致远。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全力突破重点项目,重点支持重大工程、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区域协调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有效投资和项目对稳增长、调结构、提效益的关键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重点园区的引领效应、平台效应和资源效应,不断提升对全市项目建设的支撑力。制定支持奖励政策,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市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把培育壮大本土企业作为推进发展的重大举措,花大气力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对部分有爆发潜力、有做强能力、有做大魄力的企业要集中要素资源、重点倾斜扶持,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共同发展,努力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三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扩大传统消费、提振大宗消费、拓展新型消费,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把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结合起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坚持高水平的开放,聚焦建设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培育壮大港口经济,大力推进以港口建设、临港产业、物流贸易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的港航经济,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外部资源、打开新的更大空间。

四要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强化科创研发投入,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五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开展《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成效评估、任务清单评估、十佳创新举措评选、营商环境体验等专项活动,确保优化创新与企业感受同频共振,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瞄准堵点难点优化流程、创新机制,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招才引智与用好现有人才并举,完善人才培育机制,落实好职称评聘政策待遇,招来、留住、用好精、专、特人才。健全跨区域市场监管的全方位协作机制,加强跨地区综合执法。聚焦民生领域热点问题、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商业营销焦点问题,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六要全力办好惠民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技能济宁、书香济宁、健康济宁、幸福济宁建设,认真解决好群众“业教保医”“衣食住行”等急难愁盼问题,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毫不放松推进环境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聚焦金融、房地产、地方债务、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持续压实压紧各方责任,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全力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根据《济宁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加强跟踪监督办法》规定,市政府要切实抓好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形成书面报告,于11月前报送市人大财经委征求意见。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后,书面印发12月份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市人大财经委将跟踪监督。



济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9月9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