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人大筑牢晚年“幸福巢”
养老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持续有力推进幸福养老,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县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医养康养项目、高品质“康养福地”建设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听取审议相关报告,为泗水县打造老人“幸福巢”贡献人大力量。 统筹规划,构建多层次化“幸福巢” 泗水县人大常委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议政府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标准编制了《全县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相关政策文件,围绕优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增强养老服务能力、健全养老工作机制、打造医养融合康养高地建设等方面,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调研,为政府养老事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初步搭建起县、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联动的养老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养老服务场所达到81处,养老床位3474张,其中: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处,镇街敬老院13处,床位1332张;农村幸福院55处,床位1348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处,床位300张。另外拥有县人民医院医养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养中心(圣源颐养院)、万紫水印认知症照护中心3家医养康养中心。 政策支持,打造优质化“幸福巢” 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的人大代表“全员进网格·服务心贴心”活动,每月组织四级人大代表与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走进村和社区开展“幸福来敲门”服务活动,为4082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上门探视、清洁庭院、健康查体、心理辅导等服务,全面提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对全县养老机构开展专题视察,多次听取审议养老服务保障相关工作报告,监督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救助补贴制度,建立健全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为14561名经济困难老年人,每年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约1488万元。跟进推进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及升级改造敬老院设施,全县13处敬老院均达到新国标一级以上标准。推动农村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了“幸福院+周转房”集中居住模式及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等亮点项目,督促县医院医养中心、万紫水印认痴症照护中心共同打造专业化医养照护体系,为失能特困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照护服务。与县纪委联合监督推动完成16处老年食堂建设,建议探索“慈善+”泗水助餐模式,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的便捷化、经济化、安全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泗水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体系。 积极探索,创建便捷化“幸福巢” 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外出学习,探索建立了“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要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使用健康济宁APP等终端,为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医疗随访等一站式服务和健康咨询服务,目前已累计提供医养结合慢病管理服务11万余人次。推动全县医疗机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规章制度与医院管理规章制度相融合,与13家敬老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嵌入式”医疗服务,督促镇街卫生院组建了21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当地敬老院增设执业地点、开设门诊工作,定期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实现了医疗服务全面覆盖和精准对接。推动县民政部门为500名城市社区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开展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籍、文化娱乐、政策咨询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实现了“社会化服务+照护人照料护理”相结合,全面提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张峰、董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