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人大:扎实做好第一书记工作助推代表联络站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金乡县积极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把建好、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作为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使用,推动代表联络站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步步深化,多种方式统筹推进,力争做出实效、干出水平。其中,将第一书记工作与代表联络站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是近一段时期以来的又一探索。 2023年底,新一轮驻村工作开展,县级下派部门将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牵头包保的鸡黍镇薛庄村分配给县人大办公室,指定其派出第一书记进行具体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抓住这次帮扶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选派了人大办公室青年干部担任该村第一书记,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并大力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之路。积极发挥派驻单位在人大、有大批优秀的人大代表的资源优势,每月26日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日、有“十有”标准的鸡黍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阵地保障,将第一书记工作、代表工作、联络站建设工作有效结合,统筹推进工作,助力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鸡黍镇共有县级人大代表22名、镇级人大代表90名,代表联络站设在了原计生办办公楼上,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划分了办公、接待、展示等功能区,成立了由镇分管领导和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政情咨询员队伍、民情联络员队伍。第一书记到岗后,迅速与代表联络站站长对接,直接打通了县人大常委会、镇党委政府和村庄的高速通道,收集民情民意数十件,并一件件帮扶解决,既广泛宣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又让广大村民切实感受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党建引领,真抓实干。为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搭建多渠道交流合作平台,实现多方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在镇代表联络站内,通过协调对接驻金市直学校济宁教育学院,开展友好交流争取人才、科技帮扶。2024年7月10日,济宁教育学院第三党支部、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与鸡黍镇薛庄村周楼党支部,在村内开展三支部联建活动。济宁教育学院第三党支部向村内赠送了共建牌匾,三方签订了《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书》,以期通过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化“组织强村”共建工程,确保共建活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凯,济宁教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元杰出席座谈会,并在村内开展项目查看、群众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工作。三支部共建工作被人民网、《人民权利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推介。 真金白银,全力帮扶。在代表联络站内,借助代表接访的契机,大力拓宽帮扶渠道,在村内开展了多项帮扶活动:联合金乡县巾帼志愿者协会,开展迎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为6户因病返贫户送去了价值三千元的爱心物资;六一儿童节前,为薛庄小学6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送去了书包、文具盒等文具,进行爱心帮扶,陪孩子们共度节日;精心组织了由优秀人大代表吕灿立、江娟等牵头的爱心义诊、爱心送课、爱心送戏等几次大型活动、惠及村民一千人;向教体局争取了一套价值1万元的健身器材并安装完毕;协助该村完成村内老窑坑复垦项目验收,增加耕地50亩;协助做好落实四好农村道路铺设工作,截至日前,从王黄至土楼段共3000米的乡村公路已经铺设完成。除此之外,协调县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开启了雨污分流污水管网改造、坑塘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多项工作。一年多来,县人大驻村帮扶工作有力开展,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正面宣传报道4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阵地功能功不可没。 代表履职,提质增效。第一书记到村后,通过面对面培训,引导第一书记村6名镇人大代表驻站履职,真正确保了代表联络站“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与代表视察调研相结合,通过组织代表围绕特色农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开展了“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小组活动,坚持以“小切口”服务“大场景”,在人大代表进站开展履职活动的同时,引导代表围绕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鸡黍镇人大主席表示,第一书记驻村后,明显感觉到该村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数量多了,最重要的是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张恒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