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动态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济宁实践”

发布日期:2019-07-11 15:48
浏览次数: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曲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儒学研究与传播发表重要讲话。济宁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济宁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努力推进落实,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孔子家乡应有的贡献。

高点定位,统筹谋划发展思路

优秀传统文化是植根于血脉的民族基因。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开展多次视察调研,抢抓发展机遇,强化责任担当,加快推进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努力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济宁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机制,以《济宁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为指导,成立济宁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谋划、重要政策制定、重要活动部署、重要项目决策。围绕“建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城市”这一目标,制定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落实“四个讲清楚”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工作方案》《“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政策文件。

在全省率先建成电视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推进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的总分馆制建设,全市有国家一级图书馆5个、一级文化馆8个,实现了二级文化馆全覆盖,154个镇街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撑力显著提升。

推进融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齐文化传承创新两大示范区建设。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指出,济宁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今年,将坚持以曲阜文化示范区建设带动文化“两创”,把尼山作为曲阜文化示范区核心片区,实施尼山论坛提升工程;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启动世界儒学中心、政德学院新院区、中国儒商学院建设,全力推进孔子大学建设,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济宁的文化竞争力更上层楼。

市人大常委会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以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为统领,加快推进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研究传播体系建设,深入挖掘整理儒家文化的时代价值,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常态化开展“济宁好人”“济宁市道德模范”等选树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程。探索打造了“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品牌,在全市推行了图书馆+书院、“孔子学堂”、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儒学进乡村等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开展了国学夏(冬)令营、“文化济宁·百姓讲堂”、“乡村儒学讲堂”等品牌活动,其中“乡村儒学讲堂”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充分挖掘儒家文化资源,先后创作了大型新编历史剧《孟母》、综合性政德文化专题节目《儒风雅韵》等一批艺术精品。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承发展二仙膏制作技艺、琉璃烧制技艺、面塑技艺、徐弓坊弓箭制作技艺、鲁锦织造技艺等,打造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发挥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打造习儒拜圣、中华成人礼等十大研学游品牌,提升完善126处研学游基地。

转化赋新,充分展现时代风采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教科文卫委员会及工作室人员,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情况进行视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进行了审议,提出了审议意见,并进行满意度测评。

他们积极推动了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国家记忆工程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省政府正式发布《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计划打造“一轴、一带、九大片区”的文化圣地整体框架。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一期投入运营,尼山圣境开园迎客,三孔”彩绘、鲁国故城遗址公园进展顺利,孔子博物馆主体完工。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大机遇,筹划了河道总督衙门、“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济州古城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

依托职业院校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合六进”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六融六促”模式、濒危剧种保护传承模式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开展“儒韵民风”建设、儒学进乡村、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等系列活动,打造了“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品牌,开展首批“儒学民间传承奖”评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评选,“乡村儒学讲堂”经验得到中宣部肯定,济宁乡村儒学讲堂、“图书馆+书院”建设模式先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报道,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如何坚定扛起文化大市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兴文化上走在前列,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采取及时跟进、经常调度、强力监督,让济宁的文化符号熠熠生辉,文化自信坚实有力。(贾滢泉  刘微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