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乡人大
兖州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3-11-24 16:28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兖州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手段,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实效化运行,推动联络站建设提质增效,构建了区-镇街-村(社区、企业)三级联动全覆盖网格体系,实现了属地区域全覆盖和所属代表全覆盖,使代表联络站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宣传台、社情民意的直通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站,推动“端信兖州 有为人大”落地生根。

合理布局,联系群众“无缝化”

走进兖州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联络总站,设有代表议站、阅读益站、休闲驿站等功能区,《进站代表信息公示》《预告工作制度》等映入眼帘,翻开联络站的《兖州区人大代表收集群众反映意见登记簿》,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接访的代表、群众以及反映的事项。

兖州区把代表联络站作为推进人大工作和代表工作的重要载体,实施领导率先进站、局长主动进站、代表依法进站的“三进站”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联络站线上线下结合,常态化开展代表公开接待日、局长代表面对面等活动,实现代表联系服务群众24小时不打烊。目前,兖州区建成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总站1处、镇级联络站12处、村(社区、企业)联络站30处,全区省市区镇四级788名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

新兖镇将联络站建在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典型代表牛楼小镇游客服务中心;鼓楼街道新兴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景色如画、游人如织的少陵公园;龙桥街道发挥“代表+物业+社区”的服务优势,将“物业联盟”代表联络站直接建在了华园小区物业里……为便于“代表找群众、群众找代表”,兖州区从建设之初就考虑“选址”的科学性、认可度、覆盖面,科学布点、合理规划,切实更好地覆盖辖区代表和选民。

规范运营,调研活动“常态化”

建好联络站是前提,怎么用好联络站、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才是关键。为提升联络站管理运营水平,确保代表履职活动常态化开展,兖州区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等10项规章制度,制订了《联络站年度活动(学习)计划》等9类表格模板,便于各联络站实际操作使用。在联络站组织架构上,按照“有特色品牌”等“九有”标准,为每名工作人员制作“二维码”,并设立了2个“人民建议征集邮筒”,方便群众联系反映问题。

“花卉保险投保怎么弄,有没有这方面的扶持资金?天气冷了,大棚里能否提供一下用气用暖保障……”近日,在兖州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召开的“双百双联”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花卉经营企业和经营业户负责人围绕产业政策、要素保障、发展电商经营等方面反映了困难问题,并结合经营和市场情况提出了意见建议。针对有关问题,各职能部门进行了解答,积极推动问题解决,助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联络站常态化运行,兖州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区委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合理设计每月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扩大联络站的影响力、覆盖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区各级联络站共开展各类活动160余次,所有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3名局长、500余名人大代表进站参与活动,基本做到了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

跟踪问效,聚焦问题“实效化”

10月30日,在“红色农机”产业链代表联络站里,几名企业负责人边坐边说,对近期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市人大代表、联络站负责人徐祥谦一条一条都记录了下来,整理后将向农机服务中心等部门反映。

“我们因地制宜,通过在产业链上建设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平台服务产业发展的职能作用,推动重点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徐祥谦介绍,利用全国农机产业集群的优势,兖州区以金大丰机械为主体,以山拖农装、国丰机械、联诚集团等农机企业为依托,建设了“红色农机” 产业链代表联络站,吸收辖区内农机行业等企业人大代表进站,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议事会活动10余场次,协助解决企业难题20余个。

发展是第一要务,联络站不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更要在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为全面提升全区营商环境,兖州区组织开展人大代表“优化环境 宜企同行”联系服务市场主体的活动,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在区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座谈会,对代表们反映的惠企政策、市场监管和审批服务等方面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向有关部门交办转办,推动了相关问题解决。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四级人大代表到联络站先后开展“重点群体就业”、“护航成长”等主题履职活动13个,收到并转办代表建议72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1个,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张美荣 赵岩岩 孙萍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