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三位人大代表的“三夏事”——兖州区“农机农艺农资”产业联盟激发农业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4-06-19 11:11
浏览次数:

三夏时节农事忙。6月12日,在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皇林村种粮大户张善顺农田里,一台高性能复式精量免耕玉米播种机来回穿梭,忙碌播种。“今年采用种肥同播技术,整地、施肥、播种、镇压一次完成,还配装了智能监控系统,提高了作业效率,对于今年玉米增产增效起到积极作用。”张善顺介绍。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也是兖州区“农机农艺农资”产业联盟的试验田之一。去年12月,在兖州区“红色农机”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举办的每月一次“站在这里”主题活动会议上,三位区人大代表郑振华、宁洪娣、侯建宾通过座谈交流,形成统一意见,筹划成立“农机农艺农资”产业联盟,着眼于农艺融合、农机适用、农资高效、农业增收、节本减损的深度融合,着力解决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播种、施肥、收获等一系列问题,建设黄淮海玉米单产提升样板区。

三位人大代表来自农业一线,分属不同领域,借助各自优势,相互形成联盟协助关系,使得企业之间能够发挥所长、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实现“1+1>2”的效应,更好的服务三夏生产。区人大代表、山东国丰机械总经理郑振华来自农机领域,企业专业从事玉米收获机、播种机的研发生产,区人大代表、山东沃尔美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宾来自于农资领域,企业主要生产有机肥、水溶肥等,区人大代表、济宁红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宁红娣来自种子领域,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粮种。为完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他们聚焦农机、种子、化肥,围绕良种、良法、良机及社会化服务等关键点,针对玉米高性能播种,探索技术赋能落实落地,为玉米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郑振华介绍,张善顺使用的播种机为新研发的玉米ZBMYF-4精量免耕施肥播种机,针对黄淮海“一年两作”贴茬种植模式,清茬、开沟、施种肥、精量播种、同施口肥、镇压一次完成,同时施用沃尔美肥业配套生产的玉米口肥和复合肥,口肥提供微量元素和种子一起播种,复合肥通过距离8—10厘米的施肥器施用,使用红地种业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高产、复合种植品种,在新驿镇等村开展品种对比试验,采用了“宽窄行模式种植、等株距密植播种”等播种新模式,探索大面积玉米单产提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更快落地转化。

兖州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刘计兵表示,该区依托该区优势农机产业、优质农资企业和国家级良种基地,建立了以国丰机械、沃尔美肥业、红地种业为“领头雁”的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创新联合体,通过农机性能和农艺要求互适性研究,筛选适合的作物品种,匹配适应的高效肥料,研制更好的农机装备,保证了苗齐、苗匀、苗壮,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最佳生产匹配组合,预计玉米单产提升10%以上。

郑振华说,机械化是农业的短板,怎样提高种子出苗率、提升化肥利用率、增加玉米成苗率是三位人大代表经常考虑的问题。为推进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发展,他们在联络站里多次商议,相互改进、共同想办法,并在大安镇、新驿镇、新兖镇等种粮大户中开展试验,挖掘种子、化肥的增产潜能,通过“机艺融合”实现功能集成。

“在把握好播种这一关上下功夫,通过使用先进机械装备,采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创新农机科技研发,改变原有施肥模式,实施口肥、底肥双肥同播技术,改进玉米增密播种精度,增加与玉米品种相匹配的精量排种器,优化播种单体仿形机构,提高出苗一致性,并推广智能化监测,种肥漏播自动报警,促进农机农艺肥料技术融合,达到粮食增产增效的目的。”郑振华介绍,这也是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的一项创新,“双肥同播”、“智能控释”等技术的应用,让农民省心省力。

农业发展的根源在“农艺”,出路在“农机”。兖州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区各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站点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发挥代表职能,积极投身于“三夏”生产,通过探索“农机农艺农资”深度融合新模式,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探索出了一条实施农业增产增效的新路径,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张美荣 孙萍萍 赵岩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